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1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卡夫卡的《乡村医生》作为其短篇小说的杰出之作,充满了神秘与梦幻的色彩,一场梦境般的出诊之旅,渗透了荒诞的因素。本文试从文本分析入手来揭示小说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和孤独隔离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进行近体诗写作,须臾不可忽视互文性与诗学规范。从互文性的视角看,任何写作都是再写作,任何文本都是由引文拼成的马赛克。现代互文研究更是将一切语境都视为互文本,从而为读者对诗词进行多向度解读提供了可能。近体诗写作需遵从诗学规范,包括宏观规范与微观规范。一方面要与传统和当下的诗学要素如流派、题材、体裁、样式、格式等合拍,另一方面要符合近体诗对行数、字数、押韵、对仗、平仄、粘对以及起承转合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卜巧玲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2):67-68,108
从解构主义对文本终极意义否定的角度,针对文本是否存在"终极意义",借鉴当代文化理论中的解构主义和解释学的一些理论,结合翻译研究中有关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研究结果,探讨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提出了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是翻译活动中同时存在的一对矛盾体,是语言之间共性和个性的体现。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对立统一使得同一原作会出现多种不同的译本,从而给文学翻译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个看待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教学法汇集了任务型语言教学和交际语言教学的主要原则,创设了一个真实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该教学法以内容为中心,其原则与教育的总体目标相关,对我国双语语言教学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乔伊斯的意识流名著《尤利西斯》的主题——对爱尔兰民族文化的批判除了体现在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还体现在对作品中诸多异族形象的描写上。本文拟从形象学角度出发,结合文本,分析《尤利西斯》中的异域形象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揭示其与乔伊斯的爱尔兰民族文化身份建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听"是一种获取信息和语言输入的重要方式.目前不少学生存在听力学习焦虑,元认知策略有助于学生对认知活动有效监控.学生掌握元认知策略对于控制英语听力焦虑具有重要作用.探讨元认知策略、外语学习焦虑及元认知策略对英语听力焦虑的启发.元认知策略的四个方面启发研究者分析学生英语听力焦虑的现状,得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自我管理监控,保证学习主动性;自我评估,保证学习积极性三方面入手,达到培养学生元认知策略和减少焦虑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8.
英国黑人移民女作家扎迪·史密斯在其作品中一直关注女性移民的生存境况。《白牙》是史密斯关注第三世界女性移民的典型范例。少数族裔女性移民的民族、肤色、出生地和宗教信仰增加了她们在白人主流社会建构种族身份和民族身份的困难程度。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研究《白牙》,探讨第三世界少数族裔女性移民在西方主流社会的文化身份重建主题,揭示史密斯对多元文化和谐社会的提倡。  相似文献   
9.
从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本·琼生起始,关于莎剧的评论和研究几乎贯穿整个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史,从精神分析、女权主义、存在主义、原型批评、接受理论、后殖民主义批评、生态批评、后现代主义、一直到新历史主义构成了一条解析莎剧的完整链条。通过分析这些理论在莎剧中的解读与阐释,展示莎剧的全面而深邃,从而使人们更为清晰地理解莎士比亚作为一位剧作家所具有的跨越时空、光照百代的巨匠风范。重读其经典剧作带给人们的一种在自省时听到自我、感受内在变化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10.
地理空间作为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之一,是包含着人类社会种种权力关系、利益关系以及层级差别的一个集合体。而表现人类价值判断的文学作品自然也附带了这种集合体的特质。波兰裔英国作家康拉德生平的地理空间跨度注定了其小说中的地理空间叙述不只是故事发生与存在的先在条件,更是一种价值取向。以分析与借鉴以往康拉德小说研究成果为契机,尝试着从空间批评与文学地理学批评来重新审视康拉德小说的内涵意义,探讨康拉德作品如何通过地理空间叙述系统来表达意识形态、权力机制以及身份特征等多维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